2023-05-10 14:56:27
1
最近最火的新闻,莫过于号称可以“治好”白内障等眼部老年疾病的莎普爱思滴眼液,被著名医学科普论坛丁香医生发文质疑。众多眼科医生谈起这款产品,无不深恶痛绝,指责临床上被莎普爱思耽搁病情的患者不要太多。
文中指出老年白内障在世界范围最有效的办法,暂时只有手术治疗,同时,质疑莎普爱思的广告,采用故意夸大治疗范围与效果,借位“隐藏”重要信息等手段进行误导宣传。
短时间内,这篇《一年狂卖7.5亿的洗脑神药,请放过中国老人》,在朋友圈疯狂传播,,那是莎普爱思董事长的一个不眠之夜,也是众多年轻一代解气之时,压抑已久的情绪随着这篇文章得到宣泄,纷纷转发,并在网络上表达对丁香医生“侠义之情”的赞美。
最后,,要求莎普爱思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实验,并于三年内上报,并需规范该药的广告宣传表述,网民直呼善哉!
2
阿豪是个医学、自然科学科普的爱好者,平时对那些存在虚假宣传的神药,早有知悉,也是深恶痛绝。
奶奶患有白内障,每次去看她,都可以发现各种乱七八糟的非处方药物,有一次发现她正在用另外某个牌子,也是宣称可以治疗白内障的滴眼液,说是药店的人给推荐的,我顿觉痛心。虽知“苦口婆心”的劝说成功率不高,但还是尽力的提醒了她,奶奶表面上答应着,但我知道作用甚微。
年轻的你回想一下,是否曾经因为这些医疗医药问题,与父母产生过矛盾?我想是十有八九,家常便饭,那些看上去明明是没有任何道理的“神药”、“疗法”,咋爸妈爷奶为何就这么想不通呢?
作为一个工科生,阿豪口才一般,只能讲讲道理,谈谈逻辑,可是,始终无法与父母一辈达成共识,先入为主的观念实在是太强,两代人间的鸿沟实在太宽,不怪他们,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烙印,这是80后必须承受的修炼。
好好的投保笔记,今天怎么画风图突变,谈起科普来了,说起来挺有意思,我有成为保险经纪人的苗头,与科普也不无关系。
3
与各种“伪科学”“神药”相比,保险在老一辈的眼中是另外一番光景,对前者是无限的“虔诚”,对后者却是各种的“不信任”。
谈起要给老婆孩子买个保险,我父亲是气不过一处,又是骂又是劝的让我别进“坑”,皆因过往身边有关保险的见闻,都让其极度不愉快:“保险都是骗人的!”。
理性告诉我,这里没这么简单,父亲的话更是激发我要研究这个“坑”的欲望。才发现,这又是一个被误导宣传给害了的典型例子,本是个好工具,在发达国家地区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,人称“社会稳定器”,同时也是我国金融业“三架马车”之一,为何名声如此不堪?
原来,我国保险行业对比证券、银行,起步时间相对较晚,尚属年轻,因其特殊的产品属性,加上国人文化对“晦气”的天然抗拒,长时间以来,保险没有得到应有重视,大众也缺乏正确的认识,期间不良市场行为泛滥,以致行业贴满了负面的标签,有如各种神药,保险的“疗效”也被各种夸大,“治疗范围”被歪曲,再加上“药不对症”的洗脑般销售,即使现在,这个现象仍然非常普遍。
然而保险可不像神药那样“见效奇快”,往往要陪伴投保人很长的岁月,甚至一辈子,危机就在其中积累、酝酿,一旦理赔事故发生,纸捂不住火,明明买的时候“什么都保”,理赔时“这个不赔,那也不赔”,明明等着救命的钱,却被一个个“拒保”的大印给摁下了,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,投保人能不恼火吗?行业名声能不坏吗?陷入“保险都是骗人”的死循环当中,也是在所难免的。
我忽然发现,对“神药”、“伪科学”的盲目崇拜,和对保险的盲目“否定”,两者真可谓“异曲同工之妙”! 无他,缺乏理性与独立的思考矣。
时代的巨轮从不停止前进,从莎普爱思事件中,能充分反映,大众的眼睛变得越来越雪亮,今后的消费者将更加理性客观,各种“神药”市场将进一步被压缩。同时欣慰的是,,阿豪明显感觉保险行业的环境在逐渐变好,大众对保险的接受度正逐渐提升,“洗脑”式的销售模式,单纯的“爱与责任”价值观灌输,再也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安全感需求,可量化的安全感,才是真正的安全感。
作为行业一份子的保险中介,何不与时俱进,与行业、客户一起进步?
“王婆卖瓜,自卖自夸”今后还有多少市场?在发达的国家的保险市场上,产销分离已非常成熟,通过保险经纪人促成的保险业务量,占有50%以上的市场份额,身处中立客观的角色定位,拥有更广阔的市场视角,可以进行更高效的信息与资源匹配,无不预示着,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中保险中介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。
这也是我选择成为保险经纪人理由之一。
正如,某位著名作家所写“人类文明的发展只会愈加理性清晰,而不是愈加蒙昧”,某一天,那些坑人“神药”“伪科学”,它们的真面目终会被完全认清,并予以唾弃,而一直被误会至深得保险及保险行业,将发生蜕变,在给予每个投保人及其家庭安全感的同时,迎来发展越来越好的未来。
一个奶爸的保险笔记
梳理、分析、归纳
理性、客观、较真
公众号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请勿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