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级认知 | 选购保险时,你有没有误区?

2023-05-10 14:56:27

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,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,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而言,保险已经显得愈发重要。

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,却有一些常见误区,是每一个消费者都应该正确认知和避免的。

认知保险误区之一:切勿不看保障只谈收益

  • ”我最近刚买了一份保险,缴费20年,每年8000多元,以后每3年就能返还9000元,到了60岁还能……”刘小姐很是高兴地向朋友们介绍她最新购买的保险产品,“很划算的”、“收益率不错”是她对这款产品的理解。

不过,要说这份保险的保额是多少、保障范围是什么刘小姐反而不知道了。

其实,这是刘小姐第一次买保险,她并非出于保障的目的,而是觉得手头有点闲钱,又不知道该如何投资,所以在保险公司营销员的推荐下购买了这款产品。

保险的基本作用是规避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,如果一份保单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,那么对投保人来说意义不大。

  • 相对来说,消费型的保险产品一般保费都不高,但保障作用却较强,投保人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高额度的保障,一旦发生保险事故,就能获赔高额保险金。

这时候保险才能真正发挥保障、救急、弥补损失的作用。

认知保险误区之二:保险越多越安心?

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,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,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而言,保险已经显得愈发重要。

但是,保险是越多越好吗?并不是的,选购保险产品,也需要对保险和自己的家庭理财有正确的认识。

每一份保险的累加都会为个人、家庭堵住一个又一个财务漏洞,但还需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投保。

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,必须根据收入来合理分配保费开支,不然,在享受保险对不确定风险保障的同时,反而会面临经济压力,影响日常生活的消费能力。

认知保险误区之三:有社保就不需要再买保险吗?

  • “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交了‘五险一金’,保障还挺全面的,我自己就不必掏钱买保险了。”冯小姐是一个典型的年前白领,收入不错,公司提供的福利也不错,这让她觉得不必自掏腰包买保险。

我们知道,社保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实现规定,风险保障范围比较有限,且水平较低。

其作用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需求,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则可以保障个人、家庭在遭受不同风险时,都能得到相应的,较高额度的赔偿。
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盘山县研究组